close

認識育幼院的孩子 系列一

失家兒童從哪來?

洪錦芳秘書長

        一大清早,「阿金」神色慌張向保育員嗯嗯啊啊大半天(阿金因身疾無法正常言語),好不容易拉著保育員來到育幼院後門,原來,他發現一名被遺棄的嬰兒。這個「大小孩撿到小小孩」的真實故事,雖已是十餘年前往事,至今卻依然歷歷如昨,尤其阿金當時又驚又喜的模樣,每每想起,仍令人不覺莞爾感動。

        過去育幼院拾獲棄嬰的經驗,一般被發現的地點,有在育幼院鄰近的院區,傳統市集的角落、偶而人來人往的都會垃圾區也是,多數因衛生環境拙劣,幼嬰被發現時,常常已被蚊蟲、螞蟻叮咬得紅腫,也有才經生產,臍帶尚未處理,而造成感染的因此必須立即送醫急診處理,有時甚至需要住院一段時間治療;才能讓人慶幸保住了一個珍貴、卻幼小無依的生命;此外,通常選擇棄兒的時間在夜晚或破曉前的時刻。

        育幼院以往習稱「孤兒院」,早年,孩子多半來自因戰亂失親、家貧或自身殘疾,致父母無力或不願意扶養;而近來所收容的孩子,他們的父母多半健在,是單親、重症、服刑;但有更多的孩子是遭到遺棄、疏忽、施虐、性侵,他們的身體、內心有著許多看不見的傷痕,烙印在生命的深處

        通常,變故家庭一旦失去輔育功能,經由政府介入,孩子以安置「親屬家庭」為先,次為「寄養家庭」,約計2年的期間需結案,但多數仍無法回歸「原生家庭」(因尚未恢復正常家庭功能),育幼院就將是這些孩子最終的家園。育幼院裡安置孩子的類型和複雜度,已迥異於昔日,不變的是,育幼院至今始終扮演著「弱勢兒童的最後一道防線」。

        近年環顧社會福利趨勢,身心障礙、老人、婦女議題,因民主選舉之賜,援用了政府編列的多數預算;但思想「老人」也擁有過自主的一生,「受暴婦女」曾舔嚐了甜蜜的愛情,「身心障礙」朋友與發展遲緩、罕病、貧苦的兒童,仍有父母與手足相伴;唯獨收容在育幼院裡的失家孩子,他們確是無以附加弱勢中的弱勢。(待續~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csa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